低空旅游发展前景与发展路径:文旅消费增长点,蓝天翱翔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6-03
来源:深企投研究
已被浏览:18 次

近年来我国加快空域管理改革,低空空域开放释放低空经济活力,发展低空经济也被提到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度。文旅产业是低空经济重要的应用场景,随着政策放开、新型航空器推广、消费者教育普及以及低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低空旅游将成为低空经济和文旅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快低空文旅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低空文旅活动产品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广城市文旅品牌,带动文旅产业整体发展。



01  低空旅游发展前景


低空旅游主要是低空空域(距离地面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内使用航空器搭载游客开展观赏、游览、娱乐、运动等内容的飞行活动,也包含在地面开展的航空观光体验、文化交流、会展服务等活动,广泛涉及地面上的低空文化园区、低空消费小镇、低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和服务内容的培育建设。低空旅游具体产品和服务包括旅游空中交通(比如景区之间的空中通航、私人飞行)、空中游览观光(包括城市低空观光、景区低空游览以及空中主题活动)、娱乐飞行体验(如跳伞、滑翔等小众的冒险型航空运动)、空中婚礼、娱乐摄影、地面观光体验(在地面观赏无人机、热气球等航空器飞行表演,航空节庆赛事,通航主题的展览、主题乐园,研学活动等)。低空旅游使用的航空器,主要包括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动力伞、动力三角翼、滑翔伞(滑翔机)、热气球、飞艇、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


低空旅游过去属于小众市场,发展规模受到制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探索开展空中游览项目。在重点景区发展低空旅游也为时已久,福建省内重点山岳型景区比如武夷山景区设有空中游览业务。但低空旅游总体处于前期市场培育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消费市场,仅仅以时尚体验性客群为主,载客型的低空旅游总体规模小,多数项目未能常态化运营,比如2023年全国空中游览载客量60万人左右,约为全国出游人次的万分之一,而且60%分布在海南及三亚。同时,低空旅游产品体系单一、以低空旅游观光为主。客单价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海南低空旅游各种项目的人均体验价格在800元至6800元之间。


大体来说,过去低空旅游发展受到四重制约。一是在原有空域管理体制下,飞行审批时间长,而低空旅游飞行随机性较强,受到严重制约。二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薄弱。我国通用机场仅有450多个,相当于美国(含通用机场及私人机场在内)的2.6%,通航飞机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5%,民用直升机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且国内多数通用机场基本以通航作业等社会服务为主,专业化的低空旅游服务机场很少。国内航空飞行营地历经多年发展,总体数量也较为有限,比如福建省内经过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评审的航空飞行营地仅有五六家。三是技术人才匮乏。国内大部分通航飞行员主要从事飞行作业领域,低空旅游领域的专业飞行员培训尚未有专业的规范,低空旅游俱乐部等组织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四是多数低空旅游航空器受使用环境限制,传统通用型航空器则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动力伞、动力三角翼、滑翔伞主要面对高端小众群体(滑翔运动),单价高、门槛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载人的热气球、飞艇等受风力、气候等条件限制,航速慢、飞行距离有限。固定翼飞机需要起降的长跑道,且价格较贵。直升机通用性最强,但购买和维护成本最高(直升机购买单价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飞行员培训难度大、噪音大。由于直升机等通用航空器的成本以及飞行员总量上的限制,导致低空旅游的普及面临很大的困难。


新形势下低空旅游发展迎来重要契机。一是低空空域改革背景下,从国家到多个省市都出台规划支持低空文旅发展,各地文旅系统和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更加顺畅,空域管理不再构成严重挑战。二是各地低空基础设施、通航机场建设有望提速。三是新型低空载人飞行航空器进入市场,特别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包括飞行汽车)逐渐成熟,相比于直升机,具有造价低、起降场地要求低、时效性高、运营成本低、低碳环保等高性价比优势,且不需要专业的飞行员,长期有望推动低空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普及。


2024年起我国低空旅游将加快发展。随着低空飞行设备的不断研发和更新换代、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首次颁发,2024年起我国eVTOL有望进入商业化爆发期,以广州亿航智能为代表,一批头部企业完成适航取证或者技术验证与首飞测试,景区以及低空旅游体验将成为首先应用的场景。低空经济与国内景区的运营场景也有较强的契合度,景区内部交通项目是景区重要的收入来源,过往主要依靠索道、交通接驳车、游船等,而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低空飞行等业态预计将有效提升景区交通效率、提升空间利用率。同时,空中游览观光本身作为重要的娱乐体验项目也将产生收益,并且随着航空器等业态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景区主体的投建成本和运营成本也有望进一步节省,从而获得更好的运营效率回报预期。


国内多个省市加快发展低空旅游。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均在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其中提出“低空+”应用示范的省市,大多将“低空+文旅”作为重要的应用场景。多个省市都将低空旅游作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江西、福建等省份在“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发展低空旅游。部分主要旅游城市结合低空经济的规划,已规划或落地“低空经济+旅游”的业态,比如海南三亚、甘肃张掖、江西吉安、新疆天山南北景区、广西桂林、北京密云、吉林长白山景区等地均在加快推动低空旅游发展,三亚等地市还出台了促进低空旅游发展的专项办法。


eVTOL整机及运营、无人机演艺企业成为国内低空文旅发展的重要推手。eVTOL整机适航取证领先企业、运营企业加快全国市场布局,头部企业加速“跑马圈地”。亿航智能相继获颁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进入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推广阶段,正在与国内多个城市及景区洽谈合作。广州合利智能正在申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运营许可,将打造成全国首批eVTOL运营企业。深圳大漠大等无人机演艺龙头企业,在低空经济政策推动下,加快全国演艺市场渗透。


02  国内文旅城市低空旅游发展路径


一是推动出台低空经济规划及配套政策。低空文旅发展属于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地市级层面的低空经济总体规划支撑。尚未出台通用航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可以盘点全市低空空域资源情况(真高分别为300米、1000米、3000米以下各自的空域资源总量)、空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与民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形成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经济载体、低空应用场景等总体规划布局。进一步出台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制定涵盖低空文旅支持措施在内的专项政策。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低空经济+文旅”网络。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布推进建设通用航空机场、飞行服务站、起降设施(地面起降平台、垂直起降场、临时起降点),逐步构建完善的起降场网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空中航路网、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低空服务网等“五网”融合的低空智联网建设。要综合考虑商业因素、地面交通便利程度、游客聚集度、空域繁忙程度、噪声污染情况等,合理规划景区航线,方便低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实施,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根据各地区和景区现有基础和优势,谋划并推动低空旅游特色小镇、低空旅游飞行营地、航空科技馆、航空博物馆、训练营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园区建设。


三是推动重点景区多方合作,开展低空旅游运营。低空旅游是通用航空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需要项目所在地政府、通航企业、旅游企业与景区景点共同推进。可以引导重点景区选择优质通航运营企业和旅游服务企业(特别是当前在eVTOL运营方面进展较快的重点企业),建立利润分担机制或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联合运作。


四是系统谋划低空旅游产品,满足旅客多元诉求。引导重点景区结合旅游地资源禀赋和景观特色,打造差异化的低空旅游产品。比如利用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谋划交通场站到重点景区的空中通勤摆渡路线,设计重点景区直通、空中游览等体验项目,可俯瞰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城市风光、民俗风情等。着重谋划景区内原地起降的低空旅游产品,实现立体化深度观光,比如可以设计体验飞、精华飞、全景飞等产品,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结合节假日、客户群体特点等因素,开展节庆游、情侣游、亲子游等多种形式的组团特色游;融合航空运动、飞行体验、空中婚礼、研学科普、航空摄影等业务,引进无人机表演、空中游览。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创新品牌营销体系。可以探索举办大型低空旅游活动或高规格赛事,形成低空旅游的引爆点。借助航空俱乐部、融媒体平台等对低空旅游线路、低空旅游体验进行推广,吸引游客感受和参与低空旅游。依托低空旅游与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公司会展及特色节庆赛事等业态均面向高端客户的属性,推动市场共拓、客源共享、服务共创、品牌共塑,进行联合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数字营销等。


六是设立行业规范,推动低空旅游安全运营。低空旅游项目必须安全可控、确保万无一失,需加强对低空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要按照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求,提高低空旅游从业人员的资质能力,完善低空旅游地面服务设施,并对低空旅游消费者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低空旅游飞行器、相关设备设施及运维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低空飞行合法、安全、有序。



电话咨询
电话
0755-82790019
商务合作
游女士:
13538198876
单女士:
13430703969
项目选址
姚先生:
18689220514
微信咨询
深企投微信客服